高血壓頭暈 上清下滋運脾濕 僅供參考
|
男,40歲,初診。頭暈2日,數月前測血壓為160~120mmHg,伴胸悶,牽及後背,勞累時多見,服降壓藥(藥名不詳)後血壓降至120~115/95~90 mmHg,頭暈改善,但易夢,入寐難睡,後半夜醒,早起,口苦,納呆,食後脘脹,噯氣頻作,大便日一次,便質成形,小便黃,糖尿病史13年, 曾患胃十二指腸潰瘍,形體肥胖,舌淡紅,體胖,苔薄白,脈沉弦細。
辨證:高血壓病肝陽上亢、痰濕中阻之候。
治法:上清下滋,運脾化濕。
按:高血壓病眩暈證多為肝陽上亢、痰濕中阻而致。肝陽上亢、或長期憂鬱憤怒,氣鬱化火,使肝陰暗耗,風陽升動,上擾清空,則發為眩暈。嗜食肥甘、聚濕生痰、痰濕中阻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引發眩暈、胸悶、難寐諸症;痰濕中阻、氣機不暢則出現納呆,食後脘脹,噯氣頻作等證。該患者一診依據肝陽上亢、痰濕中阻之候,以上清下滋、運脾化濕之法治之,使濕濁得化,氣機得暢。
二診後,認為患者入睡困難、易醒系陰不潛陽所致;食後噯氣,脹痛仍為氣機不暢,遂及時化裁加減以增平肝潛陽、疏肝理氣之藥。三診後,患者已呈肝腎陰虛之候,路志正治以上清下滋(肝腎)、標本兼顧之劑,使肝腎得滋、肝亢得平,則諸證自消。
通篇辨治,圓機活法,治法井然,始終以上清下滋、運脾化濕為大法。治療中,又根據疾病不同時期的病機變化,適度、適時靈活化裁。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僅供參考 (請遵醫囑) |
2025-03-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