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心臟搏動的起源或傳導異常所引起的心跳節律或頻率的改變,病人常表現有心慌、氣短、胸悶、頭暈頭痛、耳鳴、健忘、乏力等症狀。中醫歸屬為“心悸”或“怔忡”,臨床上分型辨治,可獲良效。
氣滯血瘀:
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作,痛如針刺,或見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代。治宜理氣活血,化瘀通絡,方選桃仁紅花煎或血府逐瘀東加減:桃仁、紅花、丹參、赤芍、川芎、延胡索、青皮、生地黃、當歸、桂枝、甘草;中成藥有血府逐瘀膠囊等。
氣陰兩虛:
心悸不安,氣短乏力,動則加劇,胸悶,口幹耳鳴,失眠多夢,自汗盜汗。舌淡或淡紅,苔少,脈細。治宜益氣養血,活血安神,方選天王補心丹:人參、玄參、丹參、茯苓、五味子、遠志、當歸、天冬、麥冬、柏子仁、酸棗仁、生地、朱砂;中成藥有天王補心丸、參松養心膠囊、穩心顆粒等。
心脾兩虛:
心悸氣短,面色不華,倦怠乏力,眩暈健忘,睡眠不安,思慮勞心則甚。唇舌色淡,脈細弱。治宜補血養心,益氣安神,方選歸脾湯:當歸、龍眼肉、人參、黃芪、白術、炙甘草、酸棗仁、茯神、遠志、木香;中成藥有歸脾丸、養血安神丸、柏子養心丸等。
水飲淩心:
心悸眩暈,喘促難臥,胸悶脘痞,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渴不欲飲,噁心吐涎。舌淡,苔白滑,脈弦滑。治宜振奮心陽,化氣行水,方選苓桂術甘東加味:桂枝、茯苓、炙甘草、白術、陳皮、附子、黃芪、葶藶子、紅花、生薑;成藥有芪藶強心膠囊等。
陰虛火旺:
心悸不寧,煩燥少寐,頭暈目眩,口燥咽幹,或口舌糜爛,五心煩熱,盜汗,腰酸稀軟。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火,養心安神,方選朱砂安神丸合知柏地黃丸化裁:朱砂、黃連、生地黃、當歸、炙甘草、知母、黃柏、熟地、山藥、山萸肉、牡丹皮;中成藥有朱砂安神丸、知柏地黃丸等。
心虛膽怯:
心悸,善驚易恐慌,坐臥不安,少寐多夢易醒,煩躁。舌苔薄白,脈動數或虛弦。治宜鎮驚定志安神,方選安神定志丸加味:龍齒、茯苓、茯神、黨參、遠志、石菖蒲、琥珀、磁石、五味子;成藥有安神定志丸等。
痰火擾心:
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作,胸悶鬱熱,煩躁不安,痰多泛惡,失眠多夢,口幹苦,便秘,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治宜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方選黃連溫膽東加味:黃連、半夏、陳皮、生薑、竹茹、枳實、甘草、全瓜蔞、苦參、黃芩、龍骨、牡蠣;中成藥有礞石滾痰丸、牛黃清心丸等。
心陽不振:
心悸不安,動則益甚,胸悶氣短,面色蒼白,形寒肢冷,畏寒喜暖,自汗。舌淡白,脈沉細而數或虛弱。治宜溫補心陽,安神定悸,可選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東加味:桂枝、炙甘草、龍骨、牡蠣、人參、附子、紅花;中成藥有參附注射液、心力丸、參桂膠囊等。
所以,治療心率失常疾病,要選對方法,中醫分8型治療心律失常,會有良好效果。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