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不僅可以清潔皮膚,促進血液迴圈、新陳代謝,有利於消除乳酸等導致疲勞的廢物,還能改善睡眠。因此,可以說洗澡屬於一種文明習慣。
但是,你是否知道洗澡也有學問,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對,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洗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是有些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1、洗澡的基本問題
(1)每週洗幾次澡
夏季人體分泌旺盛,出汗較多,每天應沖洗1次。而冬、春、秋季天氣不熱,洗澡的次數可因人而異。身體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適當增加洗澡次數。老年人皮脂腺分泌減少,可適當減少洗澡次數。
(2)洗澡水溫度多少合適
洗澡水的溫度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35~37℃,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孕婦洗澡時的水溫更應注意不要太高,以防發生胎兒缺氧,影響胎兒發育。夏季洗冷水澡要適度。洗澡水過冷會使皮膚毛孔突然緊閉,血管驟縮,使體內的熱量散發不出來。尤其是在炎熱的夜晚,洗冷水澡後常會使人感到四肢無力,肩、膝酸痛和腹痛,甚至可成為關節炎及慢性胃腸疾病的誘發因素。一般夏季洗冷水澡的水溫以不低於10℃為好。
(3)洗澡時間多長適宜
無論春夏秋冬,洗澡時間均不宜過長,每次洗澡時間以15~30分鐘為宜,以防心腦缺氧、缺血。
(4)什麼情況下不應洗澡
飽餐後和空腹時不應洗澡。飽餐後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熱水刺激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另一方面,空腹時亦不宜洗澡,原因是熱水會加速血液迴圈,消耗能量,若未能及時補充,容易引致低血糖休克。
酒後不宜洗澡。酒精會抑制肝臟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的恢復。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後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勞動後不應立即洗澡。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後,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暈厥。
血壓過低時不應洗澡。水溫過高時,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易出現一時性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5)什麼人不宜洗澡
發燒時不宜洗澡。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患嚴重心臟病、高度貧血、尿毒癥、高壓達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心肌梗死、急性腎炎、急性肝炎、外傷等患者都不宜洗澡。
(6)什麼人不宜常洗澡
腦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產生的熱刺激,會使患者體內血流加速,進而增加血液對血管的壓力。當血流通過某些局部病變部位時,容易發生血管破裂。
癲癇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由於大量的水蒸氣被吸入體內,使得體內含氧量下降,加之機體排出的汗液增多,電解質平衡被打亂,易造成暫時性機能紊亂,誘發癲癇。
老年人洗澡不宜過頻。老年人體力較弱,皮膚變薄,皮脂腺逐漸萎縮,洗澡過勤,皮膚容易變得乾燥,引起瘙癢。洗澡時水溫過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還易造成毛細血管擴張而引起大腦缺血,發生頭暈,甚至暈倒。
(7)用皂要合適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的肥皂有4種:硬皂,含堿多,像洗衣皂;軟皂,含堿量在25%以下,像各種香皂;過脂皂,不含堿;藥皂。這4種肥皂功效各不同,適應的對象也不同。硬皂適用於油膩型皮膚的人,因為它泡沫豐富,去汙力強;而軟皂、過脂皂適用於乾燥型皮膚及嬰兒;不同類型的藥皂具有消毒、抑菌作用,對皮膚病患者有一定療效。如中老年人由於皮膚含水量偏低,經常瘙癢,宜用含有石炭酸的藥皂;油膩型皮膚和患痤瘡的人可用含有硫黃的藥皂;硼酸皂則適用於嬰兒,因其皮膚薄嫩。
2、洗澡的方法
先洗臉再洗澡後洗頭。
當你進入淋浴房後,熱水一開,就會產生騰騰蒸氣,而人體的毛孔遇熱會擴張,所以如果當你在此時沒有先將臉洗乾淨,臉上積累了一天的髒東西,便會趁你毛孔大門開啟之時,潛入你的毛孔。久而久之,你的毛孔便會被這些髒東西擠得越來越大,佔據著本不應該屬於它們的領地,你臉上的痘痘也會愈冒愈多。而頭髮在蒸氣的氤氳中得以滋潤,當全身清洗完畢後,洗頭的最佳時刻即已來臨。
3、洗澡時應注意的事項
(1)不要用力搓澡
正常皮膚表面有由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及脫落的上皮細胞形成的酸性保護膜以及角質層,只有0、1毫米厚,呈弱酸性,但它卻是阻止病菌和有害射線入侵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這層“死皮膚”更換速度緩慢,最快的也需要十多天。洗澡時如果用毛巾在肌膚上反復用力搓擦,很容易損傷皮膚,使表皮角化層過多脫落,皮膚就會變得乾燥,甚至發生皮膚瘙癢,還會讓病菌和有害射線乘虛而入,使人易患毛囊炎、癤腫等多種皮膚病。
(2)洗搓時按順毛孔方向搓洗
因為洗浴時毛孔都是張開的,順毛孔清洗,穢物不會從毛孔進入而污染皮膚。
(3)洗澡時要注意防暈澡
預防的方法,首先要注意洗澡的時間不要太久,因為汗液不斷地大量排泄,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也隨之排出體外,從而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使人感到體倦乏力,甚至休克。
(4)臨睡前洗澡別洗頭
臨睡前再洗澡就別洗頭了,就算要洗也得把頭發吹乾。要知道,長期濕著頭髮睡覺容易掉發,也容易引起偏頭痛,可千萬小心!
(5)洗澡前後應注意的事項
浴前要用棉球堵住外耳道,避免污水進入耳道,引起中耳炎。每次洗浴後,應稍事休息,待體力恢復,熱汗散盡,再離開浴室。
愛心提示:
婦女懷孕以後,身體各組織、系統均發生了一系列生理變化。皮膚上皮屑增多,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也旺盛,因此孕婦也必須注意皮膚衛生。
孕婦潔體時要講究以下幾個方面:
1、洗澡注意三個適當
⑴次數適當。夏季酷熱,每天洗澡不可少於兩次;春秋氣候宜人,每週1~2次即可;寒冬臘月每兩周1次就足夠了。
⑵時間適當。饑餓時、飽食後1小時以內不宜洗澡。水溫適當,無論春夏秋冬,浴水溫度最好與體溫接近(27℃~35℃)。太涼或太熱的水對皮膚造成的刺激,會影響孕婦的周身血液分佈,不利母體健康及胎兒發育。
⑶方式恰當。淋浴比盆浴更適合孕婦,因為淋浴可防止污水進入陰道,避免產前感染。再者,孕婦身體笨重,進出澡盆、浴缸不便,容易滑倒,使腹部受到撞擊。
2、潔陰三不可
孕婦還要經常進行外陰局部皮膚清潔。這是因為,孕婦外陰部發生了明顯變化,皮膚更柔弱,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較體表其他部位更為旺盛。同時由於陰道上皮細胞通透性增高,以及子宮頸腺體分泌增加,使白帶大大增多。
但是,局部清潔時務必注意幾個“不可”:
(1)不可用熱水燙洗。
(2)可用鹼性肥皂水洗。
(3)可用高錳酸鉀液洗。
3、注意清潔乳頭
懷孕20周起,除洗澡外,應經常用溫水清洗乳頭,洗後抹上油脂(如橄欖油、魚肝油、菜油等),這樣可使皮膚滋潤而有韌性,分娩後經得起嬰兒吸吮,否則容易發生乳頭皸裂。
健康小貼士:
巧制洗澡水,健體又護膚
1、在溫水中加入十幾滴風油精,用此水洗浴後會覺得渾身涼爽,精神抖擻,還可防治痱子。
2、在溫水中加入20~30毫升的花露水,浸浴十幾分鐘。浴後體感涼爽,可治痱子。
3、在浴盆溫水中加入30粒仁丹(小兒減半),充分攪拌溶化。浴後皮膚沁涼,神志舒暢,有助於消暑提神。
4、在5千克左右的溫水中加入兩片小蘇打,待藥片溶解後用來洗澡,有恢復體力和健美之功效。
5、在溫水中倒入一小杯醋,浸浴其中,周身舒適,並可止癢,還可使頭髮柔軟亮澤。
6、在浴水中加入十數滴酒,可使皮膚光滑滋潤、柔軟而富有彈性,並對皮膚病和神經痛有一定療效。
7、榨取一些番茄鮮汁倒入溫水中攪勻,經常用此水浸浴,可使皮膚柔嫩,容顏不老。
8、用大蒜煮湯洗澡,既可防止蚊蟲叮咬,又可防治皮膚病,還能治療關節神經痛及風濕痛。
9、用橘子皮(乾、鮮均可)加水煮汁,倒入溫水中攪勻。用此水洗澡會令人精神舒暢,有利健康。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僅供參考 (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