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心房撲動 僅供參考
|
小兒心房撲動(atrialflutter,AF)簡稱房撲,從胎兒期到各年齡組均可發作,雖未幾見,但病情較重,應及時治療。與成人不一樣,小兒心房撲動較心房顫抖多見。
心房撲動是心電圖上具有典型的鋸齒樣心房波的迅速、規則的異位房性心律變態。其心房率嬰幼兒期約為350~600次/min,兒童期約為250~350次/min。
撲動和顫抖在兒童少見,但因其常引發重症的血活動力學改變,甚至死亡,故為兒科急症,需緊急處置。
小兒心房撲動是由如何導致的?
患兒的症狀和體征與心臟病的輕重和心室率的快慢有關。輕者可無症狀,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暈厥、抽搐、心源性休克等。如心率快、持續時間長、發作頻繁的房撲可導致心動過速性擴張型心肌病。體格診斷時,心音低鈍、強弱不等,可有脈搏脫漏。
新生兒期房撲的臨床症狀可有兩種種類:
1.先天性慢性房撲多在生後即發生,患兒多能耐受,一般治療無效,可在1歲內自愈。
2.陣發性房撲多在生後數周或數月後發生,應用抗心律變態藥如洋地黃有作用,但易復發。正常心臟新生兒及嬰兒AF常呈持續發作,少數為陣發性。房室傳導可為1∶1,心室率極快,達250次/min以上,易致迅速心律變態性心肌病,發生心力衰竭。如房室傳導為2∶1或3∶1,患兒常可耐受,症狀不分明,多於1歲之內自行消退,預後良好。AF伴有器質性心臟病者,多有頭暈、心悸、乏力,重症者發生心力衰竭、暈厥或心臟性猝死,預後取決於心臟病的重症程度、左房大小及藥物治療能不能控制AF發作。Garson報告的AF380例,經隨訪0~13年,病死率高達16.6%,大大部分為猝死,並以為擴張型心肌病和心臟複雜畸形、左房擴大內徑達正常高值的150%及AF,難於控制的病人死亡率高。房撲的臨床判斷依據主要是心室率150~250次/min,規則的、鋸齒狀的、形態一致的心房波或有器質性心臟病史患兒。心電圖判斷還是可靠的判斷依據。Ⅰ型房撲心房率250~350次/min,多在300次/min左右,P波消失代以鋸齒樣F波,在Ⅱ,Ⅲ、aVF導聯為分明負向波,等電位線消失,房室2∶1,甚至1∶1傳導,心室率150~250次/min(圖2)。Ⅱ型房撲房率多在350次/min以上。
常規心電圖診斷判斷不明時,可採用非凡診斷。如動態心電圖,經食管心房調搏術記錄食管P波,高度懷疑時,還可行參與性心內電生理診斷。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互聯網、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僅供參考 (請遵醫囑) |
2023-06-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