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相關疾病:
乙肝,腸道蛔蟲,肝硬化,暴發性肝功能衰竭,限制型心髒病,胰腺囊腫,網膜原發性節段性梗死,良性陣發性腹膜炎綜合征,腹膜間皮瘤,布卡綜合症
腹水相關檢查:
孕尿雌三醇測定(E3),血清醛固酮(ALD,ALS),總蛋白(TP),白蛋白(A,Alb),蛋白電泳,血清球蛋白(G,GL0),總膽紅素(TBIL,STB),非結合膽紅素(SIB,IBIL),鹼性磷酸酶(ALP,AKP),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腹水概述:
腹水系指腹腔內游離液體的過量積聚 在正常狀態下腹腔內約有50ml液 對腸道起潤滑作用 在任何病理情況下導致的腹腔內液量增加超過200ml即稱為腹水
腹水是許多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 產生腹水的原因很多 較為常見的有心臟疾病 肝臟疾病 腎臟疾病 腹膜疾病 營養障 惡性腫瘤 結締組織病等
以往診斷腹水主要依靠腹部叩診 出現移動性濁音即可診斷為腹水 小量腹水(500ml以內)只能在肘膝位時叩診臍部才能出現濁音 診斷較為困難 中等量腹水可有明顯的移動性濁音 大量的腹水有腹型的改變及波動感 一般診斷不難 目前對小量腹水的診斷可借助B型超聲等輔助檢查來確診 腹水的診斷很少有漏診者
對腹水性質的診斷除根據腹水的外觀來判斷外 主要依靠化驗室檢查
腹水病因:
病因分類
(一)心血管疾病
1 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
2 心包炎:如滲出性心包炎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3 瘦型克山病
(二)肝臟疾病
1 病毒性肝炎
2 肝硬化
3 肝臟腫瘤
4 肝臟血管疾病
(1)肝靜脈阻塞綜合征
(2)門靜脈血栓形成
(3)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征
(三)腹膜疾病
1 腹膜炎如滲出性結核性腹膜炎併發腹膜炎 肺吸蟲性腹膜炎 播散性紅斑狼瘡性腹炎 膽固醇性腹膜炎 肉芽腫性腹炎 糖衣肝 急性胰腺炎
2 腹膜腫瘤 腹膜的轉移瘤 腹膜間皮瘤
(四)腎臟疾病
1 慢性腎炎腎病型
2 腎病綜合征
(五)營養障礙性腹水
低蛋白血症
(六)其他原因
1 乳糜性腹水
2 甲狀腺功能減退
3 梅格斯(Meigs)綜合征
機 理
一 細胞外液量增多導致組織間液增多細胞外液量增多是由於鋼水滯留所致 鈉水瀦留的基本機理是球一管失平衡而導致的腎排鈉和排水減少
這種鈉水瀦留有原發和繼發兩大類
(一)原發性腎臟排鈉 排水量減少
腎臟原發疾病使腎小球濾過量下降 而腎小管的重吸收不減少 使腎排鈉 排水減少 導致鈉水儲留
(二)繼發性腎臟排鈉 排水量減少
1 腎小球濾過鈉水減少:任何原因使有效迴圈血量減少時可使腎血流量減少 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2 腎小管重吸收銷增多:①近曲小管重吸收鈉水增多 當有效迴圈血量減少時利鈉素的分泌減少;腎內物理因素的作用 即腎小球濾過分數估(filtration fraction FF)的增加 濾過分數=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漿流量 當迴圈血量減少時 腎小球的濾過率不如腎血漿流量下降明顯 因此腎小球的濾過分數增加 此時由於無蛋白濾液相對增多 流人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中 血漿蛋白的濃度也就相對增高 而管周毛細血管的流體靜壓則下降
這兩個因素都促進近曲小管對鈉水的重吸收 ②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銷水增加 由於有效血循環量下降 引起醛固酮的增加 抗利尿素增加致鈉水瀦留
二 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失衡導致組織間液增多
組織間液生成和回收的平衡 受血管內外諸因素的調控 這些因素之一的失常或兩個以上同時或先後失常 就可使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失衡 引起組織間液生成過多或回收過少 或兩者兼有 其結果都可導致組織間液過多的積聚而形成腹水
這些調控因素有:
(一)毛細血管有效流體靜壓增高
(二)有效膠體滲透壓下降
有效膠體滲透壓下降的原因有:①血漿蛋白濃度下降 ②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血漿蛋白外滲 ③組織間液中蛋白積聚
(三)淋巴液回流受阻以及以上諸多因素使多出的液體積聚於組織間隙便形成水腫
這些液體游離至腹腔便形成腹水 不同的疾病腹水形成的基本因素相同 在發生機理上可略有不同
1 心腎性腹水的形成機理
2 肝硬化腹水
形成的機理較為複雜 腹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門靜脈高壓引起的迴圈動力學改變 淋巴迴圈障礙 低蛋白血症 繼發性的腎功能障礙以及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增加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僅供參考 (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