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語言發育障礙,目前語言訓練、教育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都缺乏療效證據,談不上預防和治癒。
現代社會對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當孩子開始學說話就比別人晚,後續說句子、領悟言外之意等也總是不到位,會令為人父母者十分著急。
有的孩子不但口語說不好,對別人說的話也聽得不太懂,進行身體檢查卻沒發現明顯的異常。除極少數大器晚成的天才外,這類孩子更多的是出現了語言發育障礙,目前尚無明確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醫學專家建議,父母應儘量根據幼兒語言發育的規律進行引導,負起教養的責任,不要把孩子留給保姆、電視、平板電腦等。警惕:說話晚的孩子“大器晚成”?
語言能力發展不正常的孩子會出現某些字發音不准、不清晰,用辭彙貧乏且詞不達意——只會用泛指的詞語而不會用具體的詞語,只能說簡短的句子,還常常因語法不當而語無倫次。有的孩子雖然說話流利,發音咬字也算清晰,但是話的內容難以讓人理解,有時會嘮嘮叨叨,沒法圍繞一個話題跟別人展開對話。對別人的話,他們只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無法領會言外之意。這些孩子對別人的面部表情、語音也缺乏反應,不喜歡跟別的孩子玩耍,也不喜歡玩玩具,甚至身體受到刺激也不懂喊痛。
孩子學說話晚是語言發育異常的最常見表現,少數孩子也許是大器晚成。但是,大多數人因此受到拖累,在以後的閱讀寫作、人際交流、感情發育等方面出現重重困難。孩子學說話比別人晚半年屬於正常範疇,但到了2歲還不會說“爸爸”、“媽媽”等簡單辭彙,就要到醫院就診,檢查口腔、咽喉等結構以排除器質性疾病,還要排除孤獨症等。
語言發育障礙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患者的短時聽覺處理能力不好,也有人認為他們的語言學習系統、記憶能力存在缺陷,但是對患者的大腦進行掃描卻看不到明顯的異常。目前認為,語言發育障礙具有高度的遺傳傾向,有多個基因可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孩子學說話晚,還可能與媽媽在孕期緊張焦慮有關。建議:不要讓幼兒獨自看電視
過去有人提倡強化語法訓練,讓孩子多模仿,鼓勵他們說話,但孩子仍舊無法靈活應用語言。現在的專家更主張在自然情景中和孩子進行交流教學,而不是要求他們要說什麼。金俊認為,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孩子學說話有不同的規律。在1歲之前,孩子是一個一個字地模仿學習,效率能達到80%;到了1歲,機械的模仿學習逐漸退居次要地位,父母應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促進他們自主表達,在對話情景中自然學習別人說話,學習效率比機械模仿強得多。
1—3歲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對大腦發育的研究顯示,嬰幼兒的大腦正常發育需要和父母或其他照顧者進行互動交流。有研究顯示,獨自看電視的孩子出現說話晚的機會是那些和照顧者一起看電視並相互交流的孩子的8.47倍。建議,2歲以下的幼兒完全不應看電視,2歲以上的幼兒每天最多只能看1—2小時內容合適的電視節目。不要把孩子扔給保姆了事,不宜用早教視頻教孩子說話,更不提倡使用電子產品當“保姆”。他提倡讓孩子多跟父母在一起,最好能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一起生活——研究顯示,在大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在語言發育上比父母單獨帶大的孩子更好。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媽媽教孩子說話通常比爸爸教得更好,但爸爸內向少言會令孩子得不到言傳身教,對其語言能力傷害甚大。如果孩子說話因為緊張而出現口吃,建議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語言糾正訓練,學習緩解不良情緒的放鬆技巧。父母要注意和孩子溝通時不能使用“你這麼笨”等歧視性的語言,以免造成傷害。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大眾健康網、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僅供參考 (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