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的一般特點
季節性極強。凍瘡發病是冬來春必去,高峰期相當於冬至到立春期間,而其他疾病損害是冬重春輕。
凍瘡發病與寒潮關係密切,每次發病都因受凍而保暖不良所致。局部症狀為遇冷麻木,遇熱則癢,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狀。潰瘍癒合後遺留萎縮性疤痕。
凍瘡損害部位每年固定一致,界限清晰,不融合,不擴展,不延伸,血管充盈時間明顯延遲。
皮膚局部複溫低於周圍皮膚,熱輻射後複溫高於周圍皮膚。但是,如凍瘡長期不愈或久治不愈,應請醫生找出原因,以免延誤病情。當懷疑自己患有凍瘡時,最好請醫生確診後再用藥。
寒冷性多形性紅斑
寒冷性多形性紅斑是最常見而極易與凍瘡混淆的皮膚病,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發病時通常呈紫紅或深紅色斑丘疹,也可有水泡產生,可伴有全身症狀。該病的發病原因不清,一般認為是人體皮膚小血管對寒冷等物理因素產生的一種變態反應。由於寒冷的刺激而引起人體暴露部位的小血管收縮;久之則小血管發生麻痹擴張使皮膚缺血缺氧,同時靜脈回流受阻又造成瘀血現象,從而產生皮膚血液迴圈障礙,故出現紅斑、水皰甚至糜爛等皮膚損害。
家族性“紅斑”
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女性多見,常自嬰兒期開始發病,並持續終生。一般在受冷後半小時至4小時出現反應,表現為直徑不超過2釐米的紅斑丘疹,而非真正的風團,不癢,但有燒灼感;同時伴有發熱、頭痛、關節痛、肌痛、白細胞增多等全身表現。可持續至48小時,暴露於冷空氣中比冷水中更容易發病。如果用冰塊試驗即刻反應為陰性,即不出現風團。但在冰塊試驗後9~18小時,局部也可發生紅斑和深部腫脹。
獲得性“風團”
大多數病人的發病原因不清,有些病人在數月或數年以後對寒冷過敏現象會自行消失,但也有持久不愈者。另外,有少數是由體內其他疾病引起。患者皮膚暴露於寒冷後數分鐘,局部出現癢性水腫和風團,嚴重時泛發全身。進入溫暖的室內後數十分鐘或數小時,風團可逐漸消退,癢也減輕。
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較常見的累及多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於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障礙,產生多種自身抗體。其確切病因不明,發病機理主要是由於免疫複合物形成。以年輕女性多見,其皮膚和黏膜表現類似凍瘡。如患者面部出現的蝶形紅斑,在急性期有水腫、色鮮紅,略有毛細血管擴張及鱗片狀脫屑,嚴重者出現水皰、潰瘍、皮膚萎縮和色素沉著;身體皮膚暴露部位出現的斑丘疹、紫斑等。
變應性血管炎
發病因素較多而複雜,一般認為主要是由於藥物及感染引起,本病以下肢發生紅斑結節為主,有壓痛,也可伴有紫癜、紫癜性丘疹、風團、丘皰、壞死潰瘍等多形損害為主要表現。
結節性紅斑
是由某種原因所致的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的局限性血管炎,常侵犯雙下肢,小腿內側多見。本病好發於青年女性,一般以秋冬寒冷季節發病為多。表現為肢體雙側對稱性或鮮紅色、或暗紅色、或紫紅色結節性損害,壓痛明顯,一般不癢。
結節性血管炎
是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的皮膚小血管炎,好發於成人的下肢。在小腿或足部反復發生皮膚小結節,結節表面膚色正常或微紅,結節有自發痛或壓痛,發展慢,但有時呈急性經過,表面皮膚紅熱。一般沿淺靜脈走行排列,自感輕微疼痛或有觸痛,一般無全身症狀。多不發生潰瘍,約2~4周消失或遺留纖維性結節,消失很慢,可反復發作。
硬紅斑
又稱Bazin病。多發生於青年婦女小腿的屈側,為結節性腫塊,損害常常破潰。冬季易發病,因此本病與年齡、性別、寒冷及血液迴圈狀態有關。病人常伴有肺結核、淋巴結核或其他臟器結核。硬紅斑有結核樣浸潤,常發生乾酪樣壞死,一直被人認為是一種皮膚結核病,但不能查到結核桿菌,故認為是結核疹之一。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是一種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血管為主的全身性非化膿性的動、靜脈炎疾病。好發於青壯年男性,常見肢體發涼、怕冷、疼痛、有麻木感,足部小腿疼痛、間歇跛行甚或肢端潰瘍和壞疽。病人平臥,抬高下肢,則足和小腿即呈蒼白色,而低垂下肢則呈青紫色或紅色。
知識:自製藥酒驅凍瘡
當歸紅花酒 :當歸 30克 ,枸杞、元肉、川斷、黃芪、黨參各 10克 ,紅花、鹿茸、蟲草各 5克 ,白酒 1000毫升 ,冰糖 100克。將上述諸藥同置酒中 ,納入冰糖 ,密封浸泡一周飲服 ,每次 15~ 30毫升 ,每日 2次。可同時取本品適量外搽易生凍瘡處 ,並搓至局部發熱 ,每日 3~ 5次 ,連續 1周。
參芪鹿茸酒 :黃芪、黨參、桂枝、桑枝各 10克 ,鹿茸 5克 ,白酒 1000毫升 ,冰糖 100克。將上述諸藥同置酒中 ,納入冰糖 ,密封浸泡一周飲服 ,每次 15~ 30毫升 ,每日 2次。可同時取本品適量外搽易生凍瘡處 ,並搓至局部發熱 ,每日3~ 5次 ,連續 1周。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互聯網、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僅供參考 (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