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煙者患肺癌不僅令人困惑,而且也是一些人用來為吸煙辯護的理由。然而,已有的大量研究證明,吸煙是引發肺癌的第一元兇。但是調查發現,在世界不同的地區,每10名肺癌患者有1-2人是從未吸煙者或極少吸煙者(美國把這個標準定為一個人一生吸煙不超過100支),這是為什麼?過去認為,非吸煙者患肺癌的原因可能有被動吸煙(二手和三手煙)、遺傳因素、基因突變、飲食、廚房油煙、吸入氡氣以及大氣污染等。
空氣污染
現在,加拿大和美國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確認,空氣污染與非吸煙者肺癌有重要的相關關係。這項研究的總體結論是,從不吸煙但是卻居住在空氣污染水準較高的地區的人比同樣不吸煙但居住在較為清潔空氣地區的人死於肺癌的幾率高出20%。
非吸煙患肺癌排在美國癌症的第6位,在女性中每10萬人有14-21人是非吸煙患肺癌,而男性中每10萬人有5-14人是非吸煙患肺癌。顯然,女性的非吸煙者患肺癌比男性數量要多。
儘管過去研究人員認為,污染空氣中的小顆粒進入肺部後刺激肺並導致炎症是引發肺癌的原因,但是卻沒有研究來直接證實這一點。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特納(MichelleTurner)研究小組為了證明空氣污染與肺癌之間的關係,在美國進行了一項較大範圍的研究。研究人員隨訪18萬名非吸煙者長達26年,其間有1100人死於肺癌。這些研究參與者分佈在美國的50個州和波多黎哥(美國的一個自由聯邦,位於西印度群島東部的島嶼,實行自治)地區。研究人員把肺癌患者與美國各地的空氣污染情況作比較,主要測量每立方米空氣中的污染顆粒,以每立方米1微克為一個計算單位。
美國各地的空氣污染情況不一,污染最低的地方是6單位,最高的地方是38單位。而且,空氣污染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總體而言,美國的空氣污染隨年代的發展而降低。在1979年-1983年期間,空氣污染的平均值是21單位,但在1999年-2000年空氣污染的平均值則降低為14單位。
同時,研究人員也考慮了肺癌的其他危險因素,如二手煙和暴露於氡氣。氡氣是一種放射性的惰性氣體,無色無味。氡氣在水泥、砂石、磚塊中形成以後,一部分會釋放到空氣中,吸入人體後形成輻射,破壞細胞結構分子並導致肺癌。氡是WHO認定的19種致癌因素之一種,僅次於吸煙。在排除了這些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污染每增加10單位,居民的肺癌發病危險就增加15%-27%。當然,空氣污染與吸煙致肺癌的危險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吸煙可增高20倍的致癌風險。
儘管這項研究沒有從病理和分子機制上直接證明空氣中的污染顆粒導致了肺癌,但是卻證明了空氣污染與肺癌的產生和死亡率有密切關係,污染越嚴重,肺癌越多,死亡率越高,反之則越少和越低。污染的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可以通過炎症傷害肺並損害DNA,這可能是導致非吸煙者患肺癌並死亡的直接原因。特納等人的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美國呼吸和重症監護醫學》雜誌。
生物學原因
也有研究員懷疑空氣污染是造成非吸煙者患肺癌的首要原因。因為,不吸煙者患肺癌與吸煙者有不同。不吸煙者患非小細胞肺癌(NSCLC)較多,而且大多是肺腺癌。肺腺癌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比率為40%~76%,他們的表皮生長因數受體(EGFR)突變率高達45%,而吸煙者的表皮生長因數受體突變率僅為7%。這說明,非吸煙者患肺癌還有重要的生物學原因。
在此之前,美國另一些研究人員發現,微RNA(核糖核酸)與多種癌症有關。RNA是能調節基因表達的一種小分子,目前已發現超過250種,其中,微RNA-21(miR-21)就與不吸煙者罹患肺腺癌有關。研究人員從28名從不吸煙的肺腺癌患者提取肺組織樣本,與因吸煙而患肺腺癌者的肺組織樣本進行比較,結果發現,miR-21分子在不吸煙的肺癌患者體內顯著增加。特別是當表皮生長因數受體基因突變時,miR-21分子的水準提高得特別快。研究人員在離體肺癌細胞中阻斷miR-21分子後,這些癌細胞便難以存活。
這也說明,表皮生長因數受體和miR-21分子可能是非吸煙者患肺癌的重要生物學原因。但是,是空氣污染還是其他原因,如電離輻射、飲食因素、真菌感染、家族遺傳和氡氣等導致了非吸煙者表皮生長因數受體突變率升高和miR-21分子的增多,則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樣才能為預防和治療吸煙者和非吸煙者肺癌提供針對性的措施。例如,阻斷miR-21分子和減少表皮生長因數受體突變率可以成為防治非吸煙者肺癌的一種方式。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