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長出的“苔蘚” 僅供參考
|
口腔扁平苔癬是一種皮膚-粘膜聯發疾病。因為發生在皮膚上的損害為有臘光樣光澤的丘疹,叢集為三角形或多邊形,乍一看,很像地上長出的“苔癬”,所以叫“扁平苔癬”;口腔粘膜的表現並不像皮膚那樣如“苔癬”,但因為是同屬一病,故稱為口腔扁平苔癬。口腔學界對此病的定義是:口腔扁平苔癬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淺在性炎症的角化性病變。最多見於頰粘膜,其次為舌、唇、齶、牙齦及磨牙後區粘膜。病損主要表現為左右對稱的白色線狀、樹枝狀、環狀或網狀條紋,條紋兩側的粘膜發紅。有時病損發生於舌背可表現為淺灰白色斑塊,同時可伴發白紋。白紋的顏色從灰白到乳白色不等,但都呈白珠光色,很容易辨認。有時上述白色病損可伴有皰或潰瘍,所以在臨床上可以分為不同類型的口腔扁平苔癬。其病程慢性遷延,可以復發,且有癌變可能,屬於癌前狀態。口腔扁平苔癬與皮膚扁平苔癬可以同時發生,或先後發生,也可能單獨發生。忽視治療容易發生癌變。 根據臨床表現,粘膜典型病損特徵,可以明確診斷。難以確診時,可進行活檢,一般化驗及免疫學檢查對本病無特異價值。
鑒別診斷
1.白斑 頰咬合線及舌背處扁平苔癬,有時肉眼檢查與白斑難以區別。舌背扁平苔癬病損局部為灰白而透藍色,舌乳頭萎縮,微凹、質地較軟,彈性張力基本正常,平滑有潤澤,有時病損如雲霧狀。在舌背病損中間,部分舌乳頭色灰白呈小斑塊狀微突起。而白斑多為白色或白堊狀斑塊,有裂隙,周緣界限清楚,觸之稍硬粗糙,無自覺不適,病程進展緩慢,變化小。病理上白斑上皮為過度角化,可有異常增生。男性較多見,應注意白斑與扁平苔癬也可同時存在。
2.盤狀紅斑狼瘡 盤狀紅斑狼瘡病損常向皮膚側擴展,致使唇紅粘膜皮膚界限不清。而扁平苔癬病損只在粘膜內擴展,不擴展至皮膚。紅斑狼瘡在組織病理上與扁平苔癬不同,其有膠原纖維透明變性、均質化、水腫、斷裂,血管擴張,血管內可見玻璃樣血栓,棘層萎縮變薄,粘膜表面有時可見角質栓塞等。免疫螢光有助於鑒別診斷。
3.剝脫性齦炎 本病具有非特異性,常是某些疾病的一種表徵。如天皰瘡,類天皰瘡、銀屑病、良性淋巴組織增生等,都可在牙齦出現相類似的損害。剝脫性齦炎與發生於牙齦的扁平苔癬有時難以區分。本病牙齦表現為充血發紅水腫光亮,上皮可有剝脫,形成糜爛出血,因而有敏感症狀。而齦扁平苔癬一般缺少敏感症狀,表面光滑,可見細微網紋,並常可在口內其他部位查到扁平苔癬損害。
在治療上,中醫中藥是首選,西醫治療副作用大。在預防該病的發生,應消除精神緊張,治療全身性慢性病灶,生活力求規律,可大大減少該病的發生率。根據資料統計發現,口腔扁平苔癬的患者中約有 1% 會轉變成癌症,特別是糜爛型患者的發生機率更高。因此建議有此症狀者,一定要完全戒除煙、酒、檳榔等惡習,並定期追蹤,積極配合治療,足量用藥,任何疾病都是可以戰勝的!
扁平苔癬預後一般良好。可呈持續反復發作過程,病損可長期穩定於某個病變階段,亦可逐漸自行緩解或起伏波動,甚至擴大蔓延加重。
關於癌變問題自1910年Hallopean第一次報告癌變病例以後,討論逐漸增多。Pindborg認為其屬於癌前狀態,癌變年齡多在中年以上,糜爛潰瘍病損易發生癌變,在斑塊和萎縮性病損中也可見到。癌變原因多認為與長期刺激有關,如煙、酒、念珠菌感染等。癌變率各學者報告很不一致,由0.4%一12.3%。很多學者對扁平苔蘚為癌前損害的結論尚有異議。有人提出原診斷扁平苔癬病理學根據不足,因癌腫發生在遠離扁平苔癬部位。多數學者意見是扁平苔癬大多處於良性過程,應對長期糜爛、潰瘍、斑塊型扁平苔癬進行追蹤,必要時進行活檢或手術切除。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 |
2010-04-28 |
|